1、發病癥狀
桃樹根癌病主要發生在根頸部,也發生于主根和側根。癌瘤通常以根頸和根為軸心,環生和側生-側,為球形或扁球形或不定形。數目少的1一2個,多的10余個,大小也十分懸殊,小的如豆粒,大的如核桃、拳頭或更大,或若干個瘤簇生形成一個大瘤。初生瘤光潔柔滑,多呈乳白色,也有微紅的,后漸變成褐色至深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內部堅硬。后期癌瘤變成深黃褐色,易脫落,表面組織易破裂、腐爛,有腥臭味。老熟癌瘤脫落后的近處,還可產生新的次生癌瘤。發病植株地上部表現為樹勢衰弱,葉片薄、發黃,嚴重時干枯死亡。
2、防治方法
⑴苗木消毒。起苗后立即用1%硫酸銅液浸5分鐘,再放到2%石灰液中浸2分鐘。
⑵農業防治。一是避免重茬。栽植桃樹或育苗忌重茬地,也不要在原林地(楊樹、泡桐等)、果園地(葡萄、柿、栗等)種植。二是嫁接苗木時用芽接法,以避免傷口接觸土壤,減少染病機會。嫁接工具使用前后須用75%酒精消毒,以免人為傳播。三是堿性土壤適當施用酸性肥料,或增施有機肥,以改變土壤性狀,使之不利于病菌生長。
⑶病瘤處理。
桃園里的桃樹一旦染上病瘤,先用快刀徹底切除癌瘤,然后用50倍抗菌劑一402溶液消毒切口,再外涂波爾多漿保護。也可用10%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涂抹切口,外加凡士林保護。同時注意,一是處理病瘤時不要使切口成為-周,否則會死樹,二是對切下的病瘤應立即燒毀。另外,對病株周圍的土壤,可用2000倍抗菌劑一402溶液灌注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