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初期是指栽后第3-6年。特點是生長仍很旺盛,樹冠繼續擴大,結果枝逐漸增多,產量逐年增加。主要任務有兩個,一個是繼續培養骨干枝,最終完成骨干枝的配置與調整,使樹體具有合理的骨架結構,為盛果期負載足夠的產量提供有利條件;另一個是培養結果枝組。
1.主枝的修剪。選擇主枝延長枝,以調整主枝的角度和方向。對主枝延長枝要短截,在延長枝的50-60厘米處,如有較好的外側副梢時,可將副梢以上的部分剪除,以副梢做延長枝,再將副梢剪留1/2。在缺枝部位可將其剪留20-30厘米,培養成較好的結果枝組。其余的發育枝可以從基部疏除。
2.側枝的修剪。未完成側枝配備的必須加強選留,及早完成。已選留的側枝將其延長枝剪留1/2,疏去競爭枝,注意控制其長勢,使其長勢介于主枝和結果枝組之間。尤其上部側枝延長枝的枝頭不能高于或長于主枝延長枝的枝頭,始終保持從屬關系。
3.結果枝組的培養。此期為樹體生長為主向以果為主轉化的過渡階段。此期結果枝組的培養非常重要。
結果枝組是用發育枝、徒長性結果枝或徒長枝,經過短截促生分枝或長放而形成的。結果枝組按其體積大小、分枝多少,分為大、中和小型結果枝組三種。大型結果枝組多選用生長旺盛的枝條,經過短截、疏枝,3-4年即可形成。用一般健壯的枝條通過短截,分生2-4個結果枝即形成小型結果枝組。大、中和小型結果枝組應具有枝組延長枝,并不斷改變延伸方向,使枝組彎曲向上生長,抑制上強下弱,防止枝軸過長,下部光禿。
結果枝組的配置應大中型枝組交錯排列,小型枝組插空選留。隨著樹冠的擴大,小型枝組結果后逐漸衰弱枯死,大型枝組的延伸可補充小型枝組所占的空間。大型枝組宜多選配在主枝或側枝的中后部,中小型枝組宜配置在樹冠的外圍、上部和大型結果枝組的間隙。這樣大小參差、高低錯落、立體結果。配置時,以不妨礙主側枝生長、枝組間互不干擾、樹冠具有良好的通風透光為原則。
4.結果枝的修剪。初結果樹的中長果枝比重較大,一般以長果枝結果較好。其剪留長度應保證開花結果良好,并同時能抽生健壯的結果枝。一般長果枝留8-10節花芽,中果枝留6-8節花芽,短果枝留3-4節短截,花束狀果枝只疏不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