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從雌花授粉受精到堅果成熟采收需要3個多月。燕山地區6月中旬為盛花期。到7月上旬,子房內有16個小米粒大的白色胚珠,在其上部排成一圈,胚珠呈卵形,這時受精胚珠處于休眠狀態,同開始授粉時形態大小差別不大。7月中旬為幼胚發生期。16個胚珠中有一個開始膨大,比其他胚珠大2-3倍,以后繼續增大,呈心臟形,進一步成魚雷形,浸于胚乳中,胚乳呈半透明膠凍狀。7月下旬后,胚珠向子房下端發展,幼胚形成明顯的胚根和子葉,膠凍狀的胚乳逐步被吸收。其他不發育的胚珠呈褐色,殘留在子房的上部。8月上旬以后,為幼果迅速增大期。
胚乳被吸收完畢,子葉開始明顯長大,這時栗樹枝葉已停止生長,光合作用產物主要供應堅果的生長,是堅果生長最快的時期。堅果的增重在成熟前2周為最快,這時刺苞中也有一部分營養轉到種子內,使堅果得到充分發育。因此,板栗提前5-10天采收,減產15%-20%,而且果皮無光澤,含糖量低,易腐爛,品質低劣。
果實包括球苞和堅果兩部分。球苞也稱栗苞或栗蓬,多數為橢圓形,球苞上有刺束,刺束的特征和球苞的厚薄因品種而異,成熟時球苞的重量約占果實總重量(包括堅果)的45%,說明總苞消耗大量營養,高產品種一般總苞比較薄,出實率比較高。
堅果是由子房發育而成,一般一個球苞中著生3個果,也有雙果和獨果,少數有4個以上的果。堅果大小按品種而異,一般南方品種果粒較大,每果12-17克;北方品種堅果小,每果7-10克。栽培管理條件好的堅果大,反之則堅果小。堅果的形狀不一,中果因受兩邊果實發育的壓擠故兩側為平面形,邊果外側為半圓形,如果是獨果則呈圓形。堅果分果皮、種皮和果肉3 部分。果皮是木質化的堅硬殼,有褐色、紅褐色、紅棕色、灰褐色等,果皮表面色澤、茸毛多少及有無光澤與品種有關。種皮在果皮與果肉之間,黃褐色,帶有絨毛,這層皮義叫澀皮或內種皮。我國北方栗子炒熟后,內種皮與果肉極易剝離,食用十分方便。日本栗澀皮不易分離,因此不宜炒食,而適宜加工或做菜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