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癭蚊
1、發生與危害:桑癭蚊在霍山縣一般年發生6代,發生期在5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幼蟲盛期分別為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蟲在土表結繭越冬。成蟲多于傍晚羽化,白天在葉背等隱蔽場所棲息,夜間活動,有趨光性,成蟲壽命1一3天,產卵對桑樹部位有明顯選擇性,主產卵于桑頂芽葉背皺褶處或頂部1、2葉葉背。幼蟲孵化后即侵入頂芽內部,刺吸生長點汁液,或者刺吸枝端嫩葉汁液,引起頂芽變形、彎曲、凋萎、腐爛壞死,嚴重時側枝叢生,枝條矮短,樹勢衰弱。肥水不足、光照較少、長勢差的桑園受害重。幼蟲有避光向濕性。末代老熟幼蟲落地后,身體卷曲結成-近圓形的繭囊(稱休眠體)進入休眠期,以6一10公分土層為多,到第2年桑樹冬芽萌發前后開始化蛹。各蟲態均喜濕怕干,高溫干旱對各蟲態均不利,土壤含水量13一22%時蛹的成活率和羽化成活率均高。對溫度的要求則以適溫為宜,春、秋氣溫偏高或夏季氣溫較常年偏低,均有利于桑癭蚊的發生。
2、防治方法
⑴農業防治。結合冬季管理,耕翻土地,能殺死大量越冬幼蟲。春季3、4月份在解除休眠化蛹時再行耕翻,能殺死大量蛹。加強桑園管理,開溝排水,減少土壤含水量,清潔田園,保持通風透光,惡化桑癭蚊發生的環境。⑵藥劑防治。毒土處理,每畝用80%敵敵畏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300一500ml,加水2.5千克均勻拌20一25千克細砂土,在幼蟲化蛹期均勻撒于桑園土表,雨前撒施或撒后中耕結合灌水效果更好。用40%樂果乳油與80%敵敵畏乳油1:1的比例混合,加水配成1000倍液,在卵孵高峰期噴霧,用量以均勻覆蓋桑葉但不滴水為宜,間隔3一5天1次,連續2次。
二、桑尺蠖
1、發生與危害:桑尺蠖在霍山年發生4代,各代幼蟲活動危害時期大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4代幼蟲在10月下旬至11月間氣溫下降到16℃以下時,以3、4齡幼蟲潛入桑樹皮裂縫或平伏于枝條背風面越冬。越冬期有一定的群集性,第2年3、4月份開始活動。成蟲有趨光性,喜把卵產在枝條頂端嫩葉背面,卵塊狀:卵期4一9天,初孵幼蟲群集于葉背啃食葉肉,以后咬食幼芽及葉片。幼蟲有喜光性,在葉背屈曲行走。春季越冬幼蟲蛀食新芽,破壞桑發芽抽枝,是一年的主害時期。以后幼蟲咬食葉片,吃成缺刻網狀,嚴重時僅剩下葉脈,造成產葉量減少,質量下降。幼蟲老熟后在近主干土表化蛹,少數在樹縫或枯葉中化蛹。該蟲發生與氣溫相關,冬季氣溫高,桑園基數大,則春季發生早。5月份以后,第1代卵的孵化率和幼蟲成活率同氣候也有明顯關系,若雨日多,降雨強度不大,多霧露,溫度偏高,亦有利于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