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栽培場所和設施(4)

2017-07-29

建造專用的發菌棚或以原有的栽培蔬菜或食用菌的各種溫室為基礎改良時,要充分注意到食用菌發菌期的生長特點和菌體的碼放方式。主要要求有以下幾點。

1、保溫散濕性好:發菌期較出菇期要求更高的溫度。另外,高溫季節發菌期菌體碼放密度不宜高于出菇期。因此,選場要高些,四壁要厚些。

2、便于覆蓋物的調節:覆蓋物的功能很多。巧用覆蓋物,可有效地調節發菌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又可調節光強,而這幾個因素是影響食用菌菌絲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因子。覆蓋物不易于調節,很難創造一個適于食用菌發菌的環境條件。覆蓋物使用方便與否和效果,取決于發菌棚的構造、覆蓋物的材料性質、薄厚、安裝等諸多因素。

3、通風良好:通風良好是保溫散濕的保證。特別是在高溫高濕季節,通風不夠,常造成菌體溫度過高和大氣相對濕度過高,極易導致各種霉菌滋生。良好的通風可有效地降溫排濕。因此,發菌棚的設計要比菇棚高,并留上下兩層窗。

4、避風沙:空氣中的雜菌孢子常附在塵埃上。發菌場所灰塵太多,會大大增加雜菌污染的幾率。因此,在較干燥、有風沙出現的北方,在滿足發菌棚通風散濕的前提下,也要嚴防風沙以減少污染。

發菌棚建造和結構基本與各類溫室相同,只是選擇地勢要高些,頂要高些、通風窗要上下兩層、覆蓋物的可調性更好些。

七、蔭棚。蔭棚主要作用是遮光降溫,各個季節、各個地區都可以使用。蔭棚的基本構造是四周就地挖土打成土墻或砌成磚墻,墻一般高1一1.5米,墻頂與頂棚蓋之間留有20一50公分高的架空間隔,以利通風降溫。內立柱子,上用草苫或草簾和竹木等搭成蔭棚頂蓋,頂蓋的薄厚和形狀可根據不同季節和生產的需要隨時調整,如夏季可加厚,冬季可加一層用塑料薄膜包裹的草苫以利增溫,墻頂與頂棚間的距離空間也可不同季節隨時調節。這樣的蔭棚在華北和中原地區冬春季適于栽培金針菇,夏秋季適于栽培平菇、柱狀田頭菇,早春和秋季還可栽培杏鮑菇和白靈菇。

與《食用菌的栽培場所和設施(4)》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