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菇為什么有遲出菇或不出菇的現象(2)

2015-06-18

4.養菌管理欠妥。因接種后的菌袋在室內擺疊過密,袋間不透氣;或在發菌期翻堆不及時,導致菌絲嚴重缺氧。由于集堆過密,加之接種處于秋季,常出現氣溫升高,致使菌溫、袋溫、室溫“三溫”聚增,造成底層菌袋“燒菌”,有的菌絲萎縮,導致不出菇。有的翻堆次數太少,上、中、下各層菌袋受光觸氧不勻,生理成熟度有差異,造成出菇時間不一致。

5.后熟培養未達標。有的菇農認為白靈菇與平菇是近緣種,在栽培方法上可仿平菇而行;因此,菌絲長滿袋后就開口噴水,結果久不出菇;也有的菇農在后熟期疏于管理,室內溫度太低,后熟時間延長,導致出菇期推遲;有的因室內光線直射菌袋,造成袋內水分蒸發、菌絲體脫水、菌膜增厚、養分消耗,影響后熟。要按前面講的后熟管理技術進行管理,使白靈菇菌絲達到后熟要求。

6.催蕾控溫失誤。菌袋生理成熟后,還需要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才能出菇,這就是需要0-13℃的低溫和變溫刺激,才能促使原基形成,然后分化菇蕾。常因菌袋成熟后,未及時進棚碼垛,留在室內恒溫培養,延誤了出菇期;也有的在菌袋進棚碼垛后,由于自然氣候進入冬季0℃,雖然能滿足低溫刺激,為了創造溫差條件,有的人采取無限時蒸氣加溫,致使垛內菌溫聚集不散而燒菌,結果成批不長菇。

菌袋生理成熟進棚碼垛后,一般都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此時華北各省區自然氣溫已進入低溫期,0℃條件已具備;但白靈菇要求10℃以上的溫差,這就必須人為變溫。具體做法;選擇晴天上午10時,把棚頂草簾拉開,柵膜罩密;午夜掀起蓋膜,讓冷空氣襲擊,使其形成晝、夜溫差達10℃以上。若白天未能達到溫差要求,可采用蒸氣加溫,但要注意掌握一點:當棚溫上升到與夜間溫度相差10℃以上時,立即停止。

與《白靈菇為什么有遲出菇或不出菇的現象(2)》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