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菇即姬菇。菌蓋較小,幼時灰藍色或鼠灰色,長大呈灰褐色。菌褶和菌柄白色。木生菌,叢生。為側耳科側耳屬中的中溫(偏低)型種,子實體形成的適宜溫度在12-16℃之間??梢韵衿渌麄榷菢?,用多種原料多種方式栽培。這里介紹裝袋發菌,進地溝菇房出菇的方法。
地溝菇房已于前面作了介紹,有冬暖夏涼,易于保溫、保濕,雜菌污染少,造價經濟等優點。由于地溝中溫度低,濕度大,一般僅用其出菇,發菌仍在地上菌絲培養室進行。但為了便于搬運,多用25-30×45-5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裝料。
常用的培養料是棉籽殼、碎玉米芯、高梁殼、葵花籽皮、甘蔗渣及木屑等,均需補加過磷酸鈣1%、石膏l%及尿素0. 3%。
這里再介紹一種紙屑培養料,碎廢紙(舊報刊或印刷廠裁切碎紙)90%,麥麩9%,石灰1%。帶有油墨的紙,切碎后先用5%石灰水浸4-6小時,一般白紙屑用清水浸即碎后先用5%石灰水浸4-6小時,一般白紙屑用清水浸即可。然后撈出瀝干,再拌和輔料。
一般是裝袋后常壓滅菌熟料栽培,春秋季也可加0.1%的多菌靈生料栽培。接種量,熟料5-8%,生料10-15%。于24-26℃下培養。經過20-25天菌絲體長滿袋后,解開袋口,入溝堆疊,催蕾出菇。1.7米型溝堆兩道菌墻,2.5米型堆三道菌墻,菌墻高勿超過1.5米。
此時溝中溫度要18℃以下,光照200勒克斯左右,空氣濕度85%以上。通氣良好。10天左右開始出菇,達到商品規格及時采收。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噴水,將兩端袋膜放下,使菌體積蓄養分,5天后進行溫差刺激,將兩端袋膜再次挽起,照常管理,讓其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