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田病蟲發生趨勢與防治意見

2014-05-28

秧田期病蟲主要有灰飛虱、二化螟、大螟及稻瘟病。麥田灰飛虱羽化后,5月下旬集中遷飛至秧田,刺吸秧苗,并傳播病毒,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感病品種極易暴發,一旦得病,無藥劑可治。稻瘟病近年來已成為本地常見病害,秧田期密度大,溫濕度適宜,苗瘟年年爆發。螟蟲特別是二化螟丘陵山區年年重發,特別是去年甚至三代出現嚴重為害田塊,對水稻生產威脅較大,抓好秧田防治,可有效控制全年發生基數。為此,今年要求各地加強宣傳發動,統-防治策略和方法,切實抓好水稻秧田期病蟲防治工作。

一、發生情況

(一)-代螟蟲 冬后殘留蟲量:儀征巿沿江圩區二化螟未剝查到,大螟每畝25.2頭。中山區二化螟平均996.7頭,大螟61.9頭。后山區二化螟926.3頭,大螟68.3頭。全巿加權平均:二化螟721.3頭,大螟56.7頭,分別列2002年以來第10位、第5位。三化螟未查見。預計,-代二化螟發生程度全巿為中等,其中丘陵山區偏重發生。大螟中等發生。根據幼蟲發育進度目前燈下成蟲羽化情況預測,二化螟成蟲羽化高峰5月25日前后,卵塊將集中產在秧田,卵孵盛期6月初。大螟羽化主峰4月20-5月初,卵大多數產在田周邊,也有部分產在秧苗或秧田里雜草上。

(二)-代灰飛虱 麥田蟲量偏高:5月23日調查,儀征沿江圩區麥田一般每畝1.5一6萬頭,高的12萬頭,丘陵山區0一4萬頭,高的田塊7萬頭,全巿平均2.7萬頭,列2004年以來第8位,預計遷入高峰時秧田每畝灰飛虱成蟲量將達30萬頭以上。發生期略遲:目前秧田遷入成蟲量雖顯著低于常年同期,一般每畝0一0.05萬頭,平均0.035萬頭,但麥田灰飛虱目前齡期大多數為3一4齡,預計5月26日前后出現羽化始盛,高峰在6月初,到時將從麥田大量遷出至秧田,刺吸秧苗并進行傳毒,若防治不力,水稻感病品種大田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病穴率將達5一10%,高的30%以上。

與《秧田病蟲發生趨勢與防治意見》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