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措施(3)

2015-05-15

此外,大豆品種對花葉病的抵抗性有明顯的差異,感病品種不僅植株受害重,病株率高,產量和品質均受影響。

五、防治方法。根據病毒病原特征及已知流行因素,可采取下列防治措施。

1、種植抗病毒品種:各地大面積推廣和改良品種,大多數對大豆花葉病毒有一定抗性,一般均在中抗以上,改良品種在連年種植過程中,發現病毒逐年嚴重,一是種植品種抗性衰退,或是當地侵染病毒株系的變化引起的,應對改良品種提純復壯或改種適合當地的抗病品種。

2、建立無毒種子田:侵染大豆的病毒,很多能經大豆種子播種傳播,因此種植無毒種子是防治病毒病的重要的有效防治方法,無毒種植田要求種子田100米以內無該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種子田在苗期去除病株,后期收獲前發現少數病株也應拔除,收獲種子要求帶毒率低于1%。病株率高,或種子帶毒率高的種子,不能作為翌年種植種子用。

3、防蚜治蚜:侵染大豆病毒在田間流行主要通過蚜蟲傳播,傳播田間病毒又主要是遷飛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性的傳播,因此采取避蚜或驅蚜(即有翅蚜不著落于大豆田)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目前最有效方法是苗期即用銀膜覆蓋土層,或銀膜條間隔插在田間,有驅蚜避蚜作用,可在種子田使用,大豆后期發生蚜蟲,應及時噴施殺蚜劑,并應注意幾種殺蚜藥劑交替使用,防止多次使用一種藥劑,使蚜蟲產生抗藥性。

4、加強種子檢疫:侵染大豆的病毒有較多的種傳病毒,因此,加強種子檢疫尤為重要。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大,品種多,種植季節及方式、地理氣候條件差異很大,病毒對大豆適應條件眾多,利于病毒產生侵染性分化,形成不同毒株。因此,在各地調種或交換品種資源,都會引入非本地病毒或非本地病毒的株系,這種大豆種子引入,必然造成大豆病毒病流行的廣泛性及嚴重性,因此引進種子必需隔離種植,要留無病毒株種子,再作繁殖用,檢疫及研究單位要加強檢疫病毒病的措施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與《大豆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措施(3)》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