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枯斑病,又稱葉斑病,是我國桂花栽種地區嚴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北方地區盆栽桂花也不例外。本文介紹桂花枯斑病的癥狀表現,以及怎樣防治桂花枯斑病。
病原菌從葉緣或葉尖侵入,初為淡黃綠色小點,以后逐漸擴大,呈灰褐色至灰色,形狀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與健康組織分界明顯。
后期病斑上著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葉片大面積干枯,樹冠下部受害比頂部嚴重,老葉感病比新葉普遍。
病菌以菌絲塊狀在病葉上越冬,春天以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傳播,一般在越冬后的老葉上發病較多,夏、秋季則危害當年新抽生的葉片。
在天氣炎熱、土壤干旱又未能及時澆水噴水時,病情加重。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中,植株生長衰弱時發病嚴重。肥料不足、受凍或機械損傷的植株發病嚴重。
秋末冬初及時摘去病葉、打掃落葉后,集中燒毀,可減少來年發生的病源。加強水肥管理,增施鉀肥,避免土壤干旱或積水,可增加植株的抗病力。
發病初期,可用25%的丙環唑乳油500倍液進行噴酒,一個月后再澆一次;
或用40%的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每 10天一次,連續2次至3次,或用50%的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酒,每7天至10天一次,連續2次至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