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土壤的團粒結構
團粒結構經水浸泡較長時間不松散者,稱為水穩性團粒結構,這種結構對調節土壤中水肥矛盾作用較大,一般高產田水穩性團粒結構較多,對土壤的孔隙和松緊狀況以及對土壤肥力的調節,也具有相當大的作用。
二、土壤團粒結構對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
1、能協調水分和空氣的矛盾
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由于通氣孔隙度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土壤透水通氣能力,因而可以大量地接納降水和灌溉水。當下雨或灌溉時,水分很快由這些通氣孔隙滲入土壤,在水分經過團粒時,逐漸滲入到團粒內部的毛管孔隙中,使團粒內部充滿水分,多余的水分繼續下滲濕潤下面的土層,從而減輕了土壤地表徑流的沖刷侵蝕。
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當土中大孔隙里的水分滲過以后,空氣就得以補充進去,團粒間的大孔隙即為空氣所充滿,而團粒內部多為毛管孔隙,其持水力很強,使水分可以保存下來,源源不斷地供應作物生長,這樣就使水分和空氣各得其所,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水分和空氣的矛盾。
2、能協調土壤有機質中養分的消耗和積累的矛盾
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團粒之間的大孔隙有空氣存在,有充足的氧供給,好氣微生物活動旺盛,有機物質分解快,養料轉化迅速,可供作物吸收利用。而在團粒內部缺乏空氣,進行嫌氣性分解,有機質分解緩慢而使養分得以保存。團粒外部好氣性分解愈強烈,耗氧愈多,擴散到團粒內的氧則愈少,團粒內部嫌氣分解亦愈強烈,養分釋放的速率就更慢。
所以,團粒結構土壤中的養分是由外層向內層逐漸釋放的,這樣一方面能源源不斷地供作物吸收,另一方面義保證一定的積累,避免養分的損失,起著“小肥料庫”的作用。
3、能穩定土壤溫度,調節土熱狀況
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團粒內部的小孔隙保持的水分較多,溫度變化較小,可以起到調節整個土層溫度的作用。所以,整個土層的溫度白天比砂土低,夜間卻比砂土高,使土溫比較穩定,有利于需要穩溫時期作物根系的生長和微生物的活動。
4、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有團粒結構的土壤比較疏松,使作物根系穿插容易。而團粒內部又有利于根系的固著和給予較好的支持。另外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其黏著性、黏結性都低,從而大大減少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耕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