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水稻早穗?
早穗是指水稻主莖在秧田期間,幼穗已開始分化或形成,移栽后出現過早抽穗的現象。按早穗發生的程度可分為輕度早穗、中度早穗和重度早穗。輕度早穗一般在移栽后1個月發生,中度早穗一般在移栽后20天左右發生,重度早穗一般移栽后即發生。
發生早穗的原因在于秧齡過長和播種過密,導致水稻主莖本田營養生長期極度縮短,而不正常地進入生殖生長的結果。
二、什么是水稻翹頭穗?
水稻“翹頭穗”,是指水稻結實期由于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造成結實不良,空秕粒大量增加,到水稻成熟時穗頭不彎,稱為“翹頭穗”。“翹頭穗”出現的原因主要有:
(1)水稻開花至成熟階段遇到低溫,阻礙花粉粒的正常發育和正常的受精結實。
(2)病蟲危害,如水稻受干結線蟲病危害可造成“翹頭穗”。
三、什么是水稻穗上芽?
有的水稻品種休眠期很短,谷粒容易在穗上發芽,影響種子質量和水稻產量。“穗上芽”高發于水稻蠟熟期后的陰雨天氣和發生倒伏的稻田,而優質稻品種往往更容易發生倒伏。“穗上芽”的發生需要具備兩方面條件:成熟的谷粒和適宜的外界條件。種子成熟度越高,發芽率越高,蠟熟期的種子一般已具備發芽能力。“穗上芽”的發生還要求適宜的水分(25%)、溫度(>;10℃)和氧氣條件。
目前,沒有很好的措施來控制水稻穗發芽,我們只能密切關注天氣情況。由于人為難以控制氣候條件,主要預防措施還在于栽培技術的控制。選擇好的品種,做好配套的科學管理,重點是防止水稻倒伏。
(1)合理的水肥管理,氮、磷、鉀肥平衡施用,分蘗期施用硅、鋅肥,避免過度施用氮肥,防止倒伏,及時適當地干燥田地,間歇灌溉,以促進灌漿和成熟。
(2)只要稻穗不貼土浸水,一般較少出現“穗上芽”。對于成熟收獲期的水稻,必須將田間積水排干,防止雨水在田間聚集,降低田間濕度。
(3)成熟期注意天氣預報,抓緊晴好天氣,及時搶收。剛收獲的高水分稻谷不宜大量堆放,應盡量薄攤并經常翻動。濕谷攤薄后應及時耙平晾干。對于暫時無法烘干或曬干的濕谷,可將其薄薄地鋪在地面上,均勻噴灑0.75%的鹽水。這種方法可以在10天內防止濕谷發芽和發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