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魚苗中混雜著相當多的野雜魚,其中還含有不少數量的害魚。如不設法清除混在其中的野雜,必然要與家魚苗爭食,害魚還會吞食家魚苗。所以沒有經過魚苗清野,則下塘的成活率就很低。
魚苗清野的方法是:
1.篩法。把魚苗置于長形的廣東網箱內,在箱中來回趕一次,并清除污雜和死魚。洗去牯在箱衣上的粘液,用一朝五規格的廣東魚篩篩去小于家魚的這部分野魚(如鱖等).再用二朝七規格的廣東魚篩,除去大于家魚苗的那部分野魚。通過兩道篩子篩過后,家魚純度可達到90%以上,篩出來的野雜魚仍應放回江去,以利保護長江魚類資源。
2.擠法。將長江魚苗置于大簍內,裝少量的水使魚苗高度密集。在缺氧的情況下,魚苗紛紛爭到水面上來呼吸,由于水少魚多,魚苗互相擠軋,不久野魚苗先體力不支而窒息死亡。由于野魚性情暴躁,活動能力強,耗氧多而先死。其次是青魚苗,最后則是鰱、鳙、鯇。當青魚出現結球昏迷狀態(魚在盆子底,其尾部不會彈),其他三種家魚也開始團團結球。這時,應立即停止擠軋,迅速加入新水,讓昏迷狀態的家魚迅速恢復正常。然后,加入泥漿水使死亡的野雜魚下沉,用吸筒把沉于簍底的死魚污雜吸取上來。擠法除野可使家魚的純度達到98%以上。擠法的缺點,容易傷害家魚。技術上比篩法難掌握。
總之,在擠魚時必須做到人不離簍,眼不離魚,工具不離身。舉一實例:魚簍的體積;直徑86厘米,高76厘米,簍內裝水深度28厘米。放魚苗數量150萬尾左右,在氣溫28℃,水溫24℃時,擠魚時間約45分鐘。
3.四步除野法,篩法,擠法各有利弊,前者清野純度較差,后者如不小心會擠死家魚(特別是青魚)。采取篩、撇、擠相結合的“四步除野法斗,雖然程序麻煩些,但此法既不會損失家魚,清野也徹底,還保住了野魚回江。具體做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