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病的簡單辨別方法及其防治技術要點

2022-07-11

在養魚生產中,要做到有效防治魚病,首先要能正確地診斷魚病。筆者從事養魚工作多年,總結了魚病的簡單辨別方法及其防治技術,現分享出來供朋友們參考。

魚病的簡單辨別方法及其防治技術要點

1、看魚的行動特點辯別魚病

魚虱侵襲,魚主要表現為上跳下竄,時而急劇狂游。

鰱碘泡蟲侵襲的鰱魚尾部上翹,魚在水中狂游亂竄,抽搐、打圈。

中華魚蚤侵襲的魚尾鰭部往往露出水面,病魚在水體表面打轉或游動。

農藥或工業廢水中毒,魚會出現興奮、跳躍和沖撞現象,而后麻痹死亡。

2、看管理,辯魚病

投喂的飼料不新鮮或腐敗變質,易引起魚類腸炎病。施肥過量或肥料發酵不完全,易發生“浮頭”,甚至“泛塘”。

水質較瘦、飼料不足的池塘易引起魚種發生萎癟病、跑馬病等。拉網使魚體受傷易引起白皮病和水霉病。

3、觀察體表及時發現魚病

尾柄及腹部兩側有圓形或橢圓形的紅斑為打印病。病變部位長著棉絮狀的一團白毛,為水霉病。

鱗片脫落,鰭條斷折,體表發炎、充血,為赤皮病。

鱗片、胸鰭基部發炎紅腫,呈現紅點,并有“釘子”狀的蟲體,為錨頭魚蚤病。

體表有呈淡綠色、形似臭蟲的蟲體,則為魚虱病。

4、看鰓部、辯魚病

鰓絲末端腐爛、黏液較多為細菌性爛鰓病。鰓片顏色比正常魚的鰓片白,并略帶血紅色小點,為鰓霉病。

如果車輪蟲、斜管蟲、口絲蟲寄生,則鰓片上黏液比較多。鰓絲腫大,鰓上有白色蟲體或孢囊,鰓蓋張開,為中華魚蚤病、黏孢子蟲病等。

5、看腸道、辯魚病

腸道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紫紅色,內有大量乳黃色黏液的為腸炎病。

腸道內壁有灰白色小結節病灶,周圍組織潰爛,甚至穿孔為球蟲病。

腹部腫大,腹腔內有白色帶狀寄生蟲,為舌狀絳蟲病。

與《魚病的簡單辨別方法及其防治技術要點》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