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生產實踐,筆者體會到要飼養好魚苗,操作要精心,工作要勤奮細致?,F將高密度飼養魚苗階段,提高成活率的技術要點介紹如下,僅供飼養者參考。
一、清理池塘,施藥消毒
凡準備用作飼養魚苗(水花)的池塘,應做好及時嚴格徹底的清整、消毒。
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干塘后立即施藥法。所用藥物要因塘而異,施藥及時,突出重點,酒藥均勻,在施藥的同時,用拉耙翻動池底淤泥,把藥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達到徹底滅菌除害的目的。
在早春對第一次清整的池塘,施藥后需經4天~5天的通風晾曬即可注水。
二、適時注水,及時施肥
在魚苗(水花)發塘前的6天~7天就應往飼養池注水,在注水時要用80目以上的篩絹網布嚴格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注入池中。
飼養池注水應在魚苗發塘前5天~6天,按畝(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確實經過徹底發酵的自制混合糞汁10擔~12擔(折合鮮糞80千克~96千克)作為飼養池的基肥。
三、淺水發塘,分期注水
飼養魚苗(水花)的池塘,尤其是在飼養早期,水溫還處在低值的時節,飼養池的水位注水要淺,應將水位控制在40公分~50公分為宜。
淺水發塘既容易使飼養池水溫升高,又能促使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繁殖速率加快,浮游生物密度加大,有利于魚苗攝食和生長。
隨著施肥和投餌,飼養池的水質逐漸轉肥,加之魚苗的個體日漸長大,飼養池的魚苗需要擴大活動空間,需要調節飼養池水質。因此飼養魚苗(水花)的池塘必須適時地加注新水。
每次加注新水的間隔時間在通常情況下應掌握在4天~6天,但在實際工作中還要看水、看魚、看天、看氧,適時注水。
四、定時發塘,掌握密度
魚苗(水花)發塘應掌握在飼養池施肥后的5天~7天進行為好。在此時間內發塘正是輪蟲繁生達到高峰值并向枝角類轉化與魚苗同步生長的時間。魚苗發塘時應注意:
①魚苗(水花)發塘時要盡量避開陰雨天氣,陰雨天氣魚苗發塘極易使魚苗染病。
②在魚苗發塘時要盡量避開高溫,高溫時發塘極易使魚苗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