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雞雛雞死亡率高成雞成活少的原因是什么

2022-02-15

農村養雞,有時死亡率很高,往往到成雞時已經所剩不多,雛雞死亡率高是困擾廣大養雞戶的一大難題。那么農村養雞雛雞死亡率高成雞成活少的原因是什么呢?

1、育雛期溫度不合適

農村養雞戶育雛很難掌握合適的溫度。溫度過高,雛雞的體熱和水分散失受到影響,食欲減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長發育緩慢,死亡率升高。

溫度過低,雛雞不能維持體溫平衡,相互擠堆,從而導致部分雛雞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農村養雞雛雞死亡率高成雞成活少的原因

2、雞舍密度過大

密度過大,飼槽和飲水器數量少,放置的位置不當,或者環境突變、有異物刺激等,都會導致雞群互相擠壓。1~2周齡雛雞,每平方米雞舍可飼養30~40只。

隨著周齡的增加,每周可遞減5只左右,到7~8周齡,每平方米可飼養10~15只。還應根據雞的品種、大小、強弱不同,進行分群飼養,避免互相擠壓。

3、疾病預防不力

農村養雞戶很少注意育雛的保暖設備、料槽、飲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法氏囊、雞痘疫苗等接種也不及時。

雛雞白痢和球蟲病是育雛階段兩大疾病,農村育雛往往不能掌握預防時間和方法,等到病雞出現癥狀后才采取措施,往往效果很差。

4、飼料營養不夠

農村養雞,一般選擇自產的玉米、大豆或是剩飯、青菜等單一飼料喂雞,缺乏動物蛋白、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不能滿足雛雞的營養需要,嚴重地阻礙雛雞的生長發育。

要根據雛雞營養需要、當地飼料來源及種類,因地制宜地配制全價飼料。

5、雞舍衛生差

農村養雞一般不太注意雞舍衛生,雞舍地面的墊料長期不更換,不經常打掃,舍內溫度高、濕度大,雞糞成堆,病原體和寄生蟲卵長期生存,導致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要搞好雞舍衛生,及時清除舍內糞便和墊料,保持雞舍干燥,定期對雞舍、用具進行消毒,并用藥物預防,從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傳播。

與《農村養雞雛雞死亡率高成雞成活少的原因是什么》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