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具有悠久養犬歷史的國家,據西安半坡人類遺址、河北武安磁山、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出土犬骨研究,表明我國在8000多年前開始馴養犬。
文字記載方面,甲骨文時的《段墟書契前編》中記有“五十犬、五十羊、五十豚”、”三十犬、三十羊、三十豚”、“十五犬、十五羊、”五豚”等等。后來有關犬的文字記載就更多了。
犬作為六畜之一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提出來的,《管子》中指出:“務五谷則食足,養桑、麻、商六畜,則民富”。至秦漢時期,隨著養犬業的發展,犬已成為”伴侶或觀賞”動物。
《漢書》記載魯恭王常在官室種花、養犬、玩狗。至三國兩晉南北朝,養犬已很普遍。至唐宋,我國已始見大規模養犬。到了明清時期,我國已培育出許多世界名犬品種。
歷史進入到現在,我國養犬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國現有犬品種46種之多,各地養犬數量也有很大增長,如武漢市養犬達20萬只之多,湖南省有60萬只以上,吉林省更是高達200萬只之巨,河南安陽一市也有12萬只,江蘇徐州有15萬只。
由這一組數據說明我國犬的數量絕對不少,但由于管理混亂,加上禁狗令及打狗運動,致使養犬業未得到充分而有序的發展,從而影響了相關行業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