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鴨場的選址與建設問題

2024-05-06

養鴨場的選址問題

一、養鴨場的選址問題

規范的鴨場應建設在可養區內,交通相對便利,通風良好,供電有保障,水源充足且水質良好,地質高燥平坦或略帶緩坡,與交通干道、其他畜禽養殖場、屠宰場、居民區、交易市場的距離要求500米以上。

實施水面養殖的鴨場,選址還要考慮配備一定面積的可供鴨活動的水域。一般應建在無污染的河流、溝渠、水塘或湖泊邊上,水面盡量寬闊,以緩慢流動的活水為宜,但不能對人畜飲水造成污染(不能建在飲水源頭附近)。

實施地面旱養的鴨場,由于沒有天然水域,要人工挖掘1米深的水池,每1000只鴨應配置30平米以上的活動水池面積。

實施水面養殖、地面養殖、種養結合的鴨場選址應該避開候鳥主要遷徙路線的棲息地,有條件的水面養殖可以實施分區塊輪流放養。

所有模式的養鴨場的選址都應當位于相對偏僻的地方,與外界形成天然的隔離屏障,這是防御鴨傳染病的第一道防線。

養鴨場的建設問題

二、養鴨場的建設問題

不同品種、不同飼養模式、不同飼養規模的養殖場建設有所不同。

規模較大的養鴨場需設置生活區、辦公區、生產區。各區之間要有明確的界限,并保持一定距離,其中生活區與生產區要保持200米以上的距離。肉鴨生產區要劃分為育雛、育成、育肥等若干個相對獨立的飼養單元,每個單元之間要設立一定的隔離設施。舍內飼養還要配備與養殖模式相匹配的設施(如網上飼養需配塑料網床、鋼絲網床或竹網床等設施)。

此外,養鴨場中還要配備獸醫室、隔離舍、儲糞池或糞污水處理設施等。這些設施應建在養殖區的下風,人員通道、飼料道與糞污道、運禽道要分道而行,即凈道與污道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在養殖場中還應配備相應的消毒設施、通風降溫和取暖保溫設施、無害化處理設施、防鳥設施等。規模較小的養鴨場也要建設有相應的育雛舍、育成舍或育肥舍及其他必需的設施。

與《養鴨場的選址與建設問題》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