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龜長相較怪,且頭部大部分為黃色,因此也有人稱其為丑龜、黃頭龜。下面我們了解一下廟龜的飼養技術,看一看廟龜能長多大。
廟龜的生活習性
廟龜在野外生活于江湖淺水區、小溪中,能短時間生存于海水中,喜愛在傍晚和凌晨活動,有在水中吞咽食物的習慣,天氣好時會爬在岸上曬殼。
廟龜能長多大?
廟龜生長速度挺快的,沒幾年可以漲到40到50厘米。要說最大的話,最大的廟龜有80厘米。由于成龜體型龐大,所以飼養空間最好事先規劃清楚,幼龜成長快速,4-5年就可以成年,背甲通常在50-60公分之間。普通個體甲殼黝黑,頭部有黃色斑紋,成年后斑紋逐漸淡化,但是稀有的白化個體就非常受到注意,身價已經暴漲了三倍之多。
廟龜的形態特征
廟龜的頭部較小,呈三角形,頭背部為深黑色,有黃色小雜斑點散布,吻部較為突出,嘴呈“W”狀。眼眶為黑色,有黃色碎斑點。頭側沒有條紋,成龜背甲隆起較高,呈黑色或灰色,幼體背甲較扁,中央棱脊明顯,為金黃色,十分好看。腹甲淡黃色,有白色的或土黃色有規則對稱花紋分布,四肢呈黑褐色,有黃色條紋分布。指、趾間具半蹼,尾部較細小。
廟龜的飼養管理
市場出售的廟龜體型均較大,宜用大型玻璃缸或箱子飼養。應將飼養容器布置成水陸式,也可只在水中放置攀爬物,供龜曬殼、喘息,水深不要沒過龜的背甲。
廟龜在人工飼養下大部分的個體只進食植物性餌料,如植物莖葉、瓜果等。尤喜食香蕉、西紅柿、油菜,但也有部分廟龜個體食動物性餌料,如面包蟲、蠅蛆、小蝦、瘦肉等,也食混合飼料,但不吃魚和泥鰍,廟龜進食植物性飼料時習慣撕咬進食,易污染水質,所以龜進食5小時后應及時換水,否則對廟龜的健康不利。
廟龜在性成熟后,雄性個體腹甲中部明顯內陷,尾部粗且較長。雌性個體的腹甲平坦,無凹陷,泄殖孔距腹甲后邊緣較近,尾部較細較短。廟龜很難進行人工繁殖,目前尚無成功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