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文鳥又叫瓜哇禾雀、灰芙蓉,屬雀形目文鳥科。原產于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加里蔓丹島、爪畦等地區。野生灰文鳥經過長期的人工飼養和繁殖,已培育出不同顏色的新品種,現已成為較為普遍飼養的世界性籠養鳥。
灰文鳥羽色和鳴聲皆優,有雙重觀賞價值,新培育的品種更是形、色、聲三者兼備。
(1)形態特征
灰文鳥大小像麻雀,體長約14厘米,紅嘴、紅眼圈、紅腳,灰身體,配以黑白花紋形狀,看起來文靜雅致。成年鳥除觀賞羽色外,還可聽其嗚叫聲,雄鳥叫聲尖銳,像拉長的鳴音,像qiu-qiu或jiu-J1u聲,雌鳥只能發出qiu、qiu的短音。
人工培育的新品種,常見的有3種:
①花色文鳥:體羽為淺灰色,帶有白花。
②白色文鳥:通體披白色的羽裘,紅腳、紅嘴,顯得非常高雅、潔靜。
③駝色文鳥:體型比白色文鳥稍大一些,體羽為駝色,兩頰有大白斑,是近期的新品種,繁殖力較低,體質亦較弱,但其顏色特殊。且很稀少,因此很受養鳥愛好者青睞。
(2)生態特性
灰文鳥在原產地數量特別多,以谷物、雜草種子、果實為食,在稻谷成熟期會成群飛向田地盜食谷物,危害農作物。
灰文鳥喜營巢于居民住房或其他建筑物上繁衍生息。
灰文鳥對周圍環境能作出迅速反應,近年來,常被用來監測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