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鳥類遷徙的因素有很多,如光照、食物、氣候及植被變化?,F在大多認為,光照條件的改變可以改變鳥類的睡眠中樞,使其處于興奮狀態,增強機體物質代謝,進一步提高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從而誘使遷徙。
鳥類學家用在鳥腳上帶上金屬環的方法進行鳥遷徙研究發現,鳥類遷徙最顯著的特點是其均有比較固定的繁殖區和越冬區,鳥類經?;氐角耙荒晁惭ㄟM行繁殖。繁殖區和越冬區的距離從數百千米到千余千米不等。那么,鳥類究竟是靠什么來定向遷徙的呢?
關于鳥類遷徙定向的假說有不少,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假說較為流行。
(1)訓練與記憶
這種假說認為,鳥類具有一種固有的遺傳所決定的方向感,這種方向感隨著幼鳥跟著親鳥遷徙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強對遷徙路線的記憶。
(2)視覺定向
認為鳥類依據居留以及遷徙途徑的地形、自然景觀作為飛行向導,并不斷從老鳥那里學會傳統的遷徙路線。
(3)天體導航
有很多科學實驗業已證明,鳥類可利用太陽和星辰的位置來確定遷徙方向。例如,有人把企鵝移至遠離巢區的茫茫雪原內釋放之后,如果天氣晴朗的話,其則能沿直線走向原居住地,如果是遇到陰雨天的話,則會亂走,一旦天晴,又立即尋找正確方位。
(4)磁定向
認為鳥類能借助地磁感應來確定遷徙方向。德國鳥類學家將八角形鳥籠飼養一些遷飛的鳥類,鳥籠外放置能產生強力人工磁場的線圈,能選擇性地改變人工磁場的方向。實驗證明,即使在鳥類能看到滿布星辰的星空情況下,它們也隨著人工磁場方向的改變而變更遷徙的方向。因此,他們認為夜間遷徙鳥類的方向選擇,主要是靠磁場的感應,而遷徙方向的保持則與星辰方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