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病屬真菌病一種,是目前蠶繭生產中極為常見、危害又較嚴重的一類蠶病,特別在晚秋蠶期最易發生。
一、發病癥狀及規律。蠶兒患白僵病初期體色一般稍暗,反應遲鈍。發病后期,蠶體常出現油漬狀病斑。瀕死時排軟糞,少量吐液。剛死的蠶頭部向前伸出,肌肉松馳,略有彈性,以后逐漸硬化,約1一2天后,從硬化的尸體上先后長滿白毛和白粉即病菌的菌絲和孢子。白僵病易在多濕、適溫(24一28℃)的環境中發生,且各齡期都能夠感染。一般從感染到發病死亡時間,小蠶為2一4天,大蠶為4一6天。
二、發生原因。晚秋蠶僵病的發生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一是養蠶戶防病意識淡薄,防治措施不嚴。二是飼養粗放,不注重除沙、提青和蠶室內溫濕度調節等技術環節的處理。三是桑園管理不善,沒有抓好桑園治蟲工作,造成蟲口葉和被有病害蟲污染葉增多,產生病菌交叉感染。四是晚秋蠶飼養時期的氣溫大多在25℃左右,較適合僵菌孢子的生長,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白僵病的發生。
三、防治方法
1、重視消毒防病。蠶前消毒是在養蠶1周前,先將蠶室及其周圍環境打掃干凈,垃圾集中燒毀,并用5%的新鮮石灰水潑酒蠶室的四周地面。蠶室內打掃清洗后,墻壁用20%新鮮石灰漿粉刷。蠶具則必須在清潔流水中洗刷干凈后置于陽光下曝曬,然后放入蠶室進行2次化學消毒。即第1次用消特靈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等廣譜型蠶藥進行消毒。消毒時要不留死角,面面俱到,并保持半小時濕潤狀態。第2次用"928"或蠶病凈等煙霧劑熏蒸,做到氣體與液體消毒相結合,消毒效果顯著。養蠶期間,要在收蟻前用防?。栠M行蟻體消毒后再喂葉。以后堅持在各齡起蠶、熟蠶易感染期用新鮮石灰漂白粉(小蠶用含2%有效氯石灰漂白粉。大蠶用含3%有效氯石灰漂白粉)或滅僵靈等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坐消毒。對有病情發生的,則每天需撒2次,直至控制。必要時,在桑葉食盡后,用優氯凈1.5%克/立方米或硫磺3一5克/立方米進行熏煙消毒30分鐘,然后通風排煙。養蠶結束后,蠶具、簇具、蠶室及其周圍環境都要清理消毒。若使用的簇具為草籠則應燒毀,不得留用。蠶沙要集中堆放腐熟,不能隨便亂放或撒放到桑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