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蜈蚣放養場地的大小確定樣方點面的取樣。一般應設立東、西、南、北、中五個樣點。場地若為較大山丘,可在不同的坡面設點。也可根據放養場地的不同生態環境設點。確定樣點后,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動物,按種群和數量的統計要求分別進行統計。
①鳥類
以觀察為主,在鳥類活動頻繁的清晨和傍晚進行定范圍和定時間的種類和數量的統計。統計時應密切聯系與蜈蚣放養有直接關系的種群。應以雜食和肉食為主的鳥類,其中猛禽應為重點觀測對象,它們是蜈蚣的主要天敵之一,是蜈蚣放養的重要防范對象。
②獸類
重點為小型種類。統計應以觀察為主,根據不同獸類種群活動的規律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對于鼠類可放鼠夾捕捉.以夾夜辦法進行統計。鼠類應列為獸類中的重點統計對象。據作者在蜈蚣的主產區調查,鼠類獵獲蜈蚣的現象是很嚴重的。
③爬行類
蛇類與蜥甥類也是大型土壤動物。它們和蜈蚣都生活在土壤表層,因此關系更為密切。其中蛇類捕食蜈蚣的記載很多,但也有蜈蚣獵食蛇類的報道。蜥蝎類與蜈蚣相互殘食,以強食弱,作者在生態觀察和食性分析中都獲得了它們相互制約的殘食資料。此類動物數量應認真統計,單位面積內數量過多將給蜈蚣放養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④小型土壤動物
以定點取樣,挖取面積為30平方厘米,深3厘米的表土,全部故人尼龍袋或布袋中。利用考螨器,以烤螨的方法,將標本全部清理出,按不同動物種群的要求,分別進行固定保存。然后再細心鏡檢分析鑒定,最后對每個樣點的總生物量進行稱量。
⑤昆蟲和無脊椎動物
它們的種類繁多,生活環境也各不相同,其中不少種類與蜈蚣的食性相關,是蜈蚣在自然界中的主要食物。對于這些種類也應以各自的計量方法統計在內,通過統計可了解分析蜈蚣天然食物的概況。昆蟲的搜集多采用30厘米直徑的捕蟲網,捕捉時在草叢中反復掃捕,進行次數計量,一般適宜的計量為90網次。無脊椎動物不同門類的標本搜集各有差異,以達到精確的統計為目的,分別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各門類的材料搜集方便,這里不加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