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蛻皮現象 蜈蚣蛻皮過程的研究

2017-02-02

蜈蚣與其他節肢動物的共同特點之一是隨個體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要不斷地進行蛻皮。蜈蚣的受精卵,經胚胎初期發育,破卵膜而蛻出的幼體為乳白色,體長約為4毫米,呈彎曲的馬蹄形,自身無活動能力,仍在母體保護下生活。觀察中發現破卵膜的胚體也同時蛻出皮膜。因此,應被認為是蜈蚣的第1次蛻皮。蜈蚣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通常進行十幾次蛻皮,隨著有規律的蛻皮次數,不斷的增加體長,進行生長發育,直至衰亡。

為了進一步掌握蛻皮與生長的規律,作者于先后觀察了體長為25-125毫米的7條蜈蚣的蛻皮現象。其中1條體長為90毫米的雌性,被記錄了蛻皮的詳細全過程,并拍攝有照片。蜈蚣的蛻皮過程大體是,蛻皮的前兩三天,體形顯得臃腫,行動遲緩,也不喜進食:深綠色的背板已漸變為黃褐色,并已失去光澤;步足顏色也變得很淺。蛻皮時,顎肢圍攏住觸角于頭板下,頭板由前向后直豎起來,而第1步足的體節隨著弓起。在此種姿態下的頭板前端兩觸角間的凹處繃緊,被體內組織液多次沖動,最后開列一條縫隙,逐漸擴大,使頭部從縫隙中漸漸蛻出。蛻下的皮膜被置于頭下,隨后自第1背板開始依次逐節蛻出。蛻時每對步足緊靠體軀,軀體自前向后發生一伸一縮地動作,伴同這一不停的動作,依次蛻出后方的體節。觸角和頭部也與前方幾個體節同時由基部逐漸向末端進行蛻皮。步足與相應的體節也一起蛻出。最后蛻出尾節和尾足。蛻皮的全過程通常需3-4小時。剛蛻皮后的蜈蚣外皮軟而薄,頭板與第1步足體節的背板為淡褐色,背板呈墨綠色,比原背板更有光澤。幾天后幾丁質層逐漸加厚,體色亦漸復原。

被蛻下的皮膜為黃色,呈半透明狀。唯頭板與尾節為不透明的淡褐色。步足的前跗爪為黑色,其余部分均呈透明的淡黃色。

與《蜈蚣蛻皮現象 蜈蚣蛻皮過程的研究》相關的文章:

  • 蜈蚣養殖-蜈蚣圖片 蜈蚣養殖-蜈蚣圖片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中醫認為蜈蚣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與作用,具有較高的藥用價...

  • 蜈蚣養殖的常見騙局及誤區 蜈蚣養殖的常見騙局及誤區

    全國準備從事蜈蚣養殖的公司、養殖場、養殖戶、單位及個人,我們應該正確理解人工養殖蜈...

  • 蜈蚣的繁殖方法與技術要求 蜈蚣的繁殖方法與技術要求

    1.懷卵。雌體的隔離蜈蚣產卵、孵化要求安靜的環境,若有驚擾,常發生雌體吃掉卵粒,甚至...

  • 蜈蚣養殖技術 蜈蚣養殖技術

    蜈蚣養殖技術 蜈蚣是一味傳統的重要動物藥材,其藥性和用途在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等著...

  • 蜈蚣養殖前景 蜈蚣養殖前景

    蜈蚣養殖前景分析 蜈蚣作為傳統動物中藥材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近幾年,隨著蜈蚣解毒制藥劑...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