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蘆蟲卵呈橢圓形,青灰色半透明。長度約2.5毫米,中間直徑為0.5毫米。在篩選蟲卵時,如發現有白色或黃色的,要挑出來丟掉。因為這是沒有受精的卵,俗稱“水子”。取出準備好的玻璃缸,刷洗干凈,缸內鋪勻沙上,厚度在4厘米左右,把卵分散埋入沙中約2厘米深處。淋上一點清水后,把竹瓦凹面朝下順向排放。排與排之間要留有1-2厘米的距離。在每排竹瓦之上錯位再放層。放竹瓦的作用,是使幼蟲出上后,在生長過程中有隱蔽之處。竹瓦放好后,蓋上蓋子,放在向陽處就可以了。到了冬天家庭生火取暖時,再把培養缸放置火爐旁或暖氣片上,溫度最好保持在25℃左右。每隔3-5天要微淋次溫水。這樣從埋卵到幼蟲出上,大約需要30-50天。如果使培養缸始終保持25-30℃的相對恒溫,則用不了1個月時問幼蟲便可出土。
油葫蘆幼蟲鉆出上表時像黑螞蟻,頸上有明顯白紋。這時可以喂嫩白菜心,以后隨著幼蟲在竹瓦下數次脫殼不斷長大。在食物上,可以喂些泡發的黃豆和瓜果之類。油葫蘆從幼蟲到成蟲,中間要脫3次殼。只要培養缸內有竹瓦,食物充足,成幼蟲之間一般都能和平相處。缸內飼養幼蟲不可太多,應適當分缸,否則會影響發育。要經常保持食物新鮮,保持沙上微濕,要遮避強光。到成蟲可喂鳥之時,也可揀體壯的雌蟲、雄蟲成對放在罐頭瓶中單獨喂養。經過段時間排卵后,用上述方法繼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