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采用的配種方法主要有四種,即單雄單雌配種、單雄群雌配種、群雄群雌配種和人工受精配種。生產中具體采用哪種方法配種,應根據各方面條件,綜合權衡,因地制宜的選擇確定。
(1)單公單母配種法。該法就是把發情的母麝和經過挑選的種公麝.1對1地撥到指定周內進行交配。運用此法配種需注意兩點:一是要準確掌握母麝發情時機,特別是對一些隱性發情者,一定要仔細察看弄確實;二是對公麝的精液進行檢查,只有符合要求后才能單獨放對,確保受孕。此法雖然系譜清楚,但比較繁瑣費事,需經常撥進撥出,工作量很大,有時甚至不能及時收到配種效果。
(2)單公群母配種法。
首先將母群按照年齡、生產需要以及身體狀況等分成若干個配種小群,每個小群數量可為4-6只,也可10-12只。4-6只的小群可由一頭公麝配到底.10-12只母群可由兩頭公麝輪流交配,其具體做法是:1次只放入1頭公麝,每隔5-6天更換1次,到母麝發情旺期則2-3天更換1次;當1天之內公麝已交配4-5次后,仍有母麝發情需交配時,應將該公麝撥出,放進另一頭公麝進行交配,以保持公麝的體質和交配質量。
運用該配種法的好處是:①記錄清晰,資料完整,系譜清楚,不易造成近親繁殖;②公麝輪流單放,避免彼此爭斗而發生傷亡;③操作簡便,省時省事;④公麝利用率高,受配率也較高。不足之處是:母麝如發情太集中,公麝配種太頻繁,容易漏配;配種時需用圈舍和設備較多;配種期間需用勞力較多。
(3)群公群母配種法。該法就是將群公群母按1:4-6的比例,一次合群,直到配種結束,在整個配種期內,如發現公麝患病、性欲不高、配種表現不好或爭斗受傷,應及時撥出,一般不再補充,如撥出公麝過多,可酌情新增一些公麝投入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