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炒種”現象,就是低價收購回來,以高于商品巿場價格的3倍以上作為種源銷售。例如-對約400克的黑豚(-公-母,)在一些“炒種”者要賣到100~400元,而在廣西-規?;B殖場里,-對才賣五六十元,商品三四十元/千克(每只約650克左右)。
知道上述信息后,辨別黑豚是否在“炒種”的最簡單方法有兩條:一是種豚是否高于80元/對,特別是高于100元/對的最好不要前去接觸。二是這個養殖場里是否有一定數量的商品黑豚出售,如果這個養殖場只有種豚銷售,且價格高于80元/對,但卻沒有一定數量的商品黑豚銷售(或者故意將商品黑豚價格說高些,如高于70元/千克,設置你購買的障礙,對于宰殺品嘗更是免談的情況),有這兩個現象就極有可能是在“炒種”,或者這個養殖場本身也是養殖不久、規模少,建議不要在這種養殖場或公司引種。
3、養殖出路在哪里
首先肯定產業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產業化發展的程度高低是決定著特養業能否走得穩走得遠的先決條件。
第二是應該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做為一個黑豚企業。應樹立巿場觀念、法制觀念及信譽觀念。
所謂巿場觀念,它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闖過商品巿場這道坎,把產品賣到最終消費者手中。二是在產品深加工上下功夫,開發皮、肉、藥等系列化產品。
更重要的是必須樹立法制觀念,并保持良好的企業信譽,才會使黑豚養殖長久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