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白羽鵪鶉育雛期成活率幾項措施

2017-01-23

改多層立體育雛為單層平網育雛

網底距地面120公分,密度為200只/平方米,分成4組,每組50只,以免密度太大造成擠壓死亡。此外為防止蹩腿,剛開始可在育雛籠內鋪上粗棉布或麻袋布,不能用太光滑的紙或塑料布,以免雛鶉運動時因打滑而扭傷關節。

掌握好育雛期間的溫度、濕度與通風

育雛期的溫度要求高而穩定,嚴禁忽高忽低。最適宜的溫度為:1~3日齡38~39℃,4~6日齡36~37℃,7~10日齡35℃,10~20日齡32~33℃,20日齡以后以30℃為宜。溫度計的高度以底部與鶉背部相平,在育雛過程中,不能單看溫度計所示溫度的高低,還要看雛鶉的精神狀態,雛鶉打堆、擠到一塊,說明溫度低,雛鶉趴成-片昏睡說明溫度高,有吃食的,有休息的,分布均勻說明溫度合適。

合理的光照制度

一般1~10日齡采用24小時光照。光照強度大一些便于雛鶉采食和飲水,以100瓦白熾燈為宜,特別在5日齡前絕對不允許長時間停電。20日齡后可換用40瓦白熾燈,光照時間掌握在20小時。

保持清潔的育雛環境

雛鶉所用一切用具,經常清潔消毒,雛鶉按免疫程序預防接種。每天清理糞便,清洗飲水器。

及時合理地轉群

20日齡后雛鶉便可從育雛籠轉入成鶉籠。在上成鶉籠前三天,可將大籠用的料槽、水槽掛入育雛籠內提前適應,成鶉籠的溫度要和育雛室的溫度相同。成鶉籠的料槽水槽要相應低一些以便雛鶉采食和飲水。上籠結束后可在飲水中加一些抗應激的藥物如電解多維等來提高雛鶉的體質。

與《提高白羽鵪鶉育雛期成活率幾項措施》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