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場舍建設要求水電充足,它是形成蛋、肉和鵪鶉體的重要物質。因此,水源要充足,水質要好,要符合人的飲用水衛生標準或畜禽飲用水生產標準。電力必須充足,不能有停電現象,也可自備電源。遠離居民點、其他畜禽場和污染源。為了防止養鵪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外界病原微生物對養鶉場污染,鵪鶉場周圍應該有山、水、樹林或溝壑等自然隔離帶,遠離工業污染區,遠離城鎮村莊,遠離其他養禽場,距這些地方不少于1500米,這樣的場址有利于疾病防治和鶉群健康,同時也可以降低環境污染給鵪鶉場帶來的麻煩。
農村養鶉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家中閑置的房舍或村里閑置院落作為飼養場舍,但應洲意平時消毒和免疫接種工作,加強管理。
鵪鶉舍的建造
鵪鶉飼養密度高,養殖戶的規模大小差異較大,除大型種鵪鶉場外,家庭飼養鵪鶉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建造鶉舍。
鵪鶉舍建造要求房舍保溫絕熱性能好,采光充足,通風條件良好,防止老鼠及其他動物進人。舍內外墻壁光滑,便于清掃、沖洗和消毒。舍內地面應采用10℃坡度,以便清糞時沖洗。山墻上還要設置進風口(進風口可安裝水簾降溫設施或熱風裝置),另一端山墻應設置排風扇。全年氣溫適宜、一年四季晝夜溫差小的地區,可采用自然通風結構的鶉舍。進氣口設在鶉舍墻壁的下方,排氣口設置在屋頂。鶉舍兩側應種植樹木,新建鶉舍兩側可種植絲瓜、葫蘆、南瓜、爬山虎等藤蔓植物。鶉舍之間可種植果樹、農作物、荷花和開挖魚塘等。這樣在炎熱的夏季有利于降溫。
鵪鶉舍依據其舍內環境是否受外界環境的變化影響分為密閉、開放式和半開放式3種。密閉式鶉舍內部環境全部依靠人工控。開放式和半開放式鶉舍光照、式制人工輔助控制相結合的方式。屋頂、拱形頂、人字梁頂和樓房式鶉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