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袋多發病癥的原因及對策

2014-11-06

每年的9~11月是平菇播種和發菌的生產高峰季節,因此許多讀者來電話咨詢有關菌袋不發菌、發菌慢以及污染嚴重等方面的問題?,F將其原因及對策介紹如下,希望廣大菇農可以借鑒。

一、菌絲纖細、稀疏,發菌速度慢  其主要表現為播種后菌種塊萌發慢、生長速度慢、菌絲較細而稀疏,菌絲灰白、發暗,而且占領料面需時偏長等。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菌種種源未經脫毒處理,或者脫毒的母種在制作三級種的發菌過程中退化或老化,使之降低了應有的抗性。二是基料處理不當,使其營養不全而導致菌絲弱勢?;蚴桥浞街屑尤氤煞植幻鞯妮o助原料,抑制了菌絲健康發育?;蛞虬枇虾缶弥?、環境雜菌基數高,使料內進入并滋生大量有害微生物等。此外,基料水分過大、裝料偏緊、塑袋微孔過少等均可導致該類問題的發生。防治措施:要對癥下藥。首先,對菌絲偏弱的菌袋采取“打孔增氧”,使菌絲在強氧條件下恢復活力,增加抗性。其次,加強對發菌場所及其環境的消毒殺菌,可使用百病去無蹤對菇棚噴酒殺菌,每5天左右一次,直至出菇結束。第三,如果基料含水率偏低,可在菌絲基本布滿料表時,對配1200倍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浸法菌袋。最后,對確認基料已經腐敗、無法完成發菌的菌袋,應及時將料倒出,曬干處理,以備再次使用,可降低損失。

二、不發菌  在確認菌袋沒有蟲害的前提下,該種菌袋的表現特征是菌絲難以吃料、基料慢慢變褐,并發出一種刺激性氣味,甚至有的菌種塊開始著生霉菌,菌袋變軟,最后腐爛。其原因:一是菌種抗性問題,尤其三級種發菌階段被動地接受了高溫悶濕等,雖表面觀察菌種沒有明顯變化,但其活力明顯下降,嚴重者處于失去活力的狀態。二是基料的處理不當,與上述相仿。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制種者在三級種的塑袋上扎孔增氧,從而使得菌種自身攜帶大量雜菌孢子。據分析,今年菌袋發生問題的重要原因,除氣候的不利影響外,菌種“自身帶菌”是重要原因之一。防治措施:若播種后5天沒發菌,即可趁早補種。其方法是:打開袋口,用直徑14毫米的鋼釬打孔,孔內及兩頭接入新的菌種。若超過10多天,基料變味、變褐則不宜補種,應進行倒料處理。要將料曬干摻入新料,進行堆積發酵后,重新裝袋播種。

與《平菇菌袋多發病癥的原因及對策》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