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絲體生長階段的管理

2021-04-27

接種后的栽培袋要放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培養。培養室要求通風、干燥、便于遮光。為了防止雜菌感染,培養室事先最好用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四壁及地面和床架可噴灑石灰水或0.1%的多菌靈藥液消毒,必要時地面上還可撒一層石灰粉。

接種好的栽培袋可直接擺放在培養室床架上,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擺放量,而且便于控制溫度和通風:若沒有床架,也可以直接擺放在培養室地面上。在培養室地面上擺放時,菌袋可成排碼起,堆高4-6層,每排之間要留有50厘米的走道,便于通風和管理人員活動。溫度高時還可呈“井”字形擺放,以利于降溫和通風。若溫度和光照條件適宜,接種后的栽培袋也可直接擺放在室外棚室內培養,以減少菌袋的搬動。

菌絲體生長階段是決定栽培成功率和能否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時期,管理的重點是控制溫度、保持濕度,促進菌絲的生長,嚴防雜菌的發生和蔓延。

①溫度。溫度是平菇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在菌絲體生長階段要求溫度較高,且要恒溫。所以,在此階段培養室的溫度應控制在20℃ -22℃,栽培袋料溫控制在22℃ -24℃。當料溫超過25℃時,應立即采取降溫措施。培養室內發菌的應打開門窗和通風口通風換氣,必要情況下可適當灑水降溫,也可翻堆或將栽培袋散開降低料溫;室外棚室內發菌的,應在白天溫度高時覆蓋并加厚草簾,防止陽光直射,同時打開通風口和門窗通風換氣。當溫度較低時,培養室可采取安裝暖氣、電爐、煤爐等措施加溫,但不可直接明火加溫,一定要有煙道;棚室內應設法在每天室外溫度高時揭開草簾升溫,夜間覆蓋草簾保溫,效果不理想時,也可采取暖氣、電爐、煤爐等措施加溫。

②濕度。菌絲體生長階段的濕度管理主要包括培養料的含水量和培養室內空氣相對濕度兩個方面。培養料的含水量在裝袋時已調整好,此期不再調整。此期的管理重點是培養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培養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一般應保持60%左右,宜低不宜高,過高,易發生雜菌,當空氣相對濕度過高時,應打開門窗及通風口進行通風換氣,降低濕度。后期可適當增加空氣相對濕度,使之達到65%-70%.避免干燥的空氣過多地降低栽培料的濕度。

與《平菇菌絲體生長階段的管理》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