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間套食用菌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4)

2021-12-30

2.4排袋發菌  在選擇好的閑置房屋內用石灰水或殺菌液進行噴酒消毒。房屋內要保持通風、陰涼,陽光不能直射,門窗用草簾遮蓋。將接種好的袋子輕輕地搬入室內進行發菌,一般采用料袋堆垛方式,但不宜太高太厚,垛與垛之間留出走道,5天菌絲開始萌發,由于袋內自身產生的發酵熱,菌絲生長很快。堆上最好遮蓋物,以創造黑暗陰涼的發菌環境。隨菌絲生長量的增加,料溫和室溫升高,這時應每天將菌袋位置交換,當菌袋的菌絲長到3~5公分時,可用消毒的鐵絲,從袋的一端穿到另一端,均勻穿透4~5次,以加強通氣,提高發菌速度,當堆垛溫度達到28℃或料內溫度達到30℃時,應及時向堆垛上面覆蓋物噴水降溫,同時要定時檢查污染情況,若發現雜菌污染應立即剔除,搬出發菌場地妥善處理。

2.5菌袋移植  當菌絲長滿菌袋后,此時玉米進入抽穗期,將發好菌的菌袋堆碼于玉米行間,高度以3層為宜,堆上遮蓋并噴水降溫,進行低溫刺激2~3天,待菌袋兩頭形成大量菇蕾并長滿菌袋口時,將扎口松開,保持空氣濕度85%~95%之間。隨著子實體的增大,袋口要逐漸松開擴大,以利于子實體的迅速生長,待第-潮菇采完之后,再將袋口扎起并留-小孔,以達到養菌和促進子實體形成的目的。

2.6菌袋栽植和出菇管理  待第-潮菇采完之后,即在玉米行間開溝進行袋裝菌棒栽植,春種和夏直播的玉米在大行距間開溝100公分,深30公分,灌足水并等水滲完之后,脫去菌棒外的塑料袋栽植于畦溝內,畦溝內栽植4行。同樣方式,麥田套種的玉米,在畦面開溝50公分,深30公分,栽植2行菌棒,再覆土2~3公分,噴適量水,以利菌棒保濕,7~9天后即可生產第二潮菇,進入正常的出菇管理。

由于大由氣候較難控制,在管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確保田間的濕度。當田間地面上空相對濕度低于80%時,需要噴水,確保田間的濕度85%~95%。二是遇陰雨天氣,應在雨前采菇,不能采摘時用塑料薄膜蓋好,以免雨水濺起的泥沙影響菇體質量,而降低其商品價值。三是玉米進入8月中旬后氣溫較高,應注意遮陰降溫,防止菌絲高溫老化,進入9月下旬后氣溫有所降低,可以去除覆蓋物,繼續加強出菇管理,可以延長出菇期,增加產量,一般可以生產4~5潮菇。四是玉米生長后期按常規管理,收獲玉米時,先收玉米棒,待全部出菇結束后,再收獲秸桿。

與《玉米間套食用菌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4)》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