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對飲食食物的認識,要比近代營養學對食物認識全面深刻的多。除了上述食物的性味學說,食物的歸經理論也同樣表明中醫學對食物調理養生的認識更加深入而科學。比如,腎虛腰痛腰酸者,若經常食些枸杞子、杜仲、粟子、豬腰等就有利于病人身體的康復,這是因為這些食物都能人腎經,而補腎壯腰。這就是中醫學中的食物歸經。再如,患有肺虛咳喘的病人,通過經常地吃些山藥、冬蟲夏草、百合、梨、豬肝等補品,就有利于病人身體的康復。這是因為這些食物都是入肺經的食物,能養肺補肺潤肺。
食物的性能表現在歸經上。食物的歸經是指食物主要對人體某些臟腑及其經絡有明顯選擇性的特異作用,而對其他經絡或臟腑作用較小或沒有作用。它是根據食物被食用后反映出來的效果,并結合人體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特點概括得來的。歸經即把食物的作用與臟腑經絡聯系起來,以說明某藥主要對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起治療作用,即是食物的主要作用的定位。如柿子、蜂蜜能養陰潤燥、緩和咳嗽喉燥,咳嗽咳痰之癥屬于肺,故以上二物歸屬肺經;生姜、桂皮能增進食欲,蘿卜、西瓜能生津止渴,而胃主受納,又喜潤惡燥,食欲減退、津少口渴之癥屬于胃,故以上四物歸屬胃經;枸杞子、豬肝能治夜盲、目昏,海蜇、茼蒿能治頭暈目眩,而肝開竅于目,目得血而視明,肝熱上升則目赤腫痛,諸癥皆屬于肝,故以上四物歸屬肝經。而如胡桃仁、甜杏仁、香蕉之類,既能潤燥止咳,叉能通利大便,且所治之肺燥咳嗽、腸燥便秘之癥屬于肺與大腸,故以上三物歸屬肺與大腸二經。
食物對人體所起的作用,也有它一定適應范圍。如同為補物,也有補肺、補脾、補腎等不同。再如寒性食物,雖同樣具有清熱的作用,但其適應范圍,或偏于清肝熱,或偏于清肺熱,各有其專。食物同藥物一樣有一食歸兩經或三經的。比如桑葚歸肝經還歸腎經;再如蓮子歸心經、脾經,還歸腎經。以臟補臟科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