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食物的性味歸經是怎么回事?(2)

2014-12-08

中醫學以及民間常有運用動物內臟來調理補養人體內臟虛弱之癥的習慣做法。如以肺補肺,以心補心,以腎補腎,以腦補腦等,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唐代醫學家兼養生學家孫思邈發現動物的內臟和人體的內臟無論在組織形態還是在生理上都十分相似,他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食養食療經驗,創立了&1dquo;以臟補臟”和&1dquo;以臟治臟”的理論。

以臟補臟是指食用動物的臟器來補養人體相應的臟腑器官,或治療人體相應臟腑器官的病變,又稱以臟治臟、臟器療法。如用豬腎來補腎益精,豬肝來補肝明日,用胎盤治療不孕癥等。人們在長期的醫療保健實踐中,觀察到許多動物的臟器不僅在外部形狀和解剖結構上與人體相應的臟器形似,而且在功能上也與人體相應臟器相近,從而對相應臟腑有補益或治療作用。各種動物臟器對人體臟腑器官的作用,各有偏重,如有的偏于補氣,有的重在補血,有的偏于補陽,有的偏于養陰。因此,在具體應用時,應根據其特點和人體臟腑器官的具體情況來考慮。但須注意,并非所有的動物臟器都可以用來補養人體的臟器,特別是一些動物的腺體和淋巴組織,如豬的腎上腺、甲狀腺等,或對人體有明顯的損害,或有比較嚴格的劑量限制,均不可作為食物使用。

與《中醫養生-食物的性味歸經是怎么回事?(2)》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