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膽的敵害生物少,成活、回捕率高,是人工增養的適宜品種,可以通過人工養殖增加海膽的資源量和生產量。海膽人工苗種放流增殖技術應注意的事項如下:
一、海膽放流海區的選擇
放流海區,應選擇海流暢通、平緩,水質澄清、無污染、無淡水注入,大型海藻類繁茂,底質為夾雜碉礁的沙礫區,而且有自然幼膽棲息的場所更好。
同時,還必須考慮到海膽與在該海區棲息的其它動物有無嚴重的利害關系。
假若某海區是海膽的適宜增養殖放流區,但該區內卻棲息大量鮑魚,由于鮑魚和海膽有明顯餌料上的激烈競爭,因此,不宜在該區放流稚海膽。
二、海膽苗種放流海區的改造
海區自然環境條件,并非完全符合海膽苗種放流需要時,需要對海區加以改造。通過人工投石筑礁,增加海膽的棲息場所,可以明顯增加海膽資源量。
資料表明,每投放50塊大小為40-50千克的石塊,能增產10千克馬糞海膽的生殖腺。
在大型藻類缺乏或不足的海區,應建造藻場改善環境,藻場主要藻類品種為海帶菜、裙帶菜、石莼、滸苔、馬尾藻、羊棲菜等。
三、海膽苗種放流技術要點
1、苗種規格:苗種規格小放流后對敵害防御能力差,成活率極低;苗種規格過大,增大苗種育成成本,影響經濟效益,適宜的放流苗種規格為殼徑10-15毫米之間。
2、放流密度:增養殖海區苗種放流密度以4-5個/平米為宜。放流時期,最好選擇海膽生活的適溫期,盡量避開高水溫期。
3、放流方式:放流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直接撤播法,第二種是箱式放流法,用木板制成方形木箱,規格為0.9×0.4X0.2米,木板之間縫隙以不能漏出海膽為宜。
4、注意事項:經過長途運輸的苗種,活力低下,不利于放流后的成活。因此,在放流前,苗種應有一段恢復體力、活力的暫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