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體環境理化因子調控
(1)溶氧高低是決定魚類生長重要的因素。池水溶氧全天保持5.0毫克/升以上最有利于各種魚類生長,增強魚類食欲,并可使水中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具體做法是適時開增氧機,使池水成環流狀態,在存塘量較高的情況下中午必須開增氧機2~3小時,以散發水中有害氣體,溶入新鮮氧氣,促進其他水生生物生長,有利于濾食性魚類生長。
(2)ph值高低也影響魚類及其他生物生長,調節好ph值可起到防病和促生長作用。一般每半個月遍酒生石灰一次,每畝1米水深用量15~20千克,使池水ph值穩定在6.5~8.5之間。
(3)在全價飼料養殖魚塘中,經2~3個月養殖累積,池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普遍偏高,影響魚類生長,極易導致魚類中毒、發病,甚至死亡,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調控,可通過多開增氧機,投放特效增氧改水劑、底質改良劑或潑酒沸石粉(每畝20~30千克)降低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促進有益生物繁殖生長。
(4)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em菌、生物護水素(枯草芽孢桿菌、沼澤紅假單胞菌、硫化細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可抑制有害藻類、有害微生物繁殖,促進綠藻、硅藻等優良藻類生長,凈化水質,增強水生物的免疫力。一般水溫在20~32℃,用水稀釋活化后在晴天上午全池均勻潑酒,使用后5~7天內不要換水,使用前5~7天內不要潑酒消毒劑,以免影響微生物制劑的使用效果。
五、魚病防治
本試驗養殖全程貫徹“防重于治”的方針,在魚病多發季節前作好藥物預防,定期對食場進行消毒,配合水質調節與藥餌預防,養殖過程共發生兩次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