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脊椎動物的襲擊
小型陸生肉食或雜食性的脊椎動物,在它們的腸胃內經常會發現蜈蚣的殘體。如鼠類、蛇類、蜥蜴等。這些動物的進食量都很大,若不根除或嚴加防范將使產量受到較大的損失。
(二)蛞蝓的危害
本草綱目記載“嶠南蜈蚣,大者二三尺,整人致死,惟見托胎蟲則局縮不行,蟲乃登首陷其腦而食之。珍按托胎蟲即蛞蝓也。”“性畏蛞蝓,不瞰過所行之路,觸其身即死。”在歷史文獻中多闡述蜈蚣畏蛞蝓。蛞蝓是一種陸生軟體動物,俗稱蝸牛、鼻涕蟲。它是以綠色植物的嫩芽或多汁的葉片為食,屬非肉食性小動物,所以蛞蝓食蜈蚣的說法是不確切的。
蛞蝓的體內粘液腺體和足腺,每時每刻都能分泌大量粘性極大的粘液,用以保護體表濕潤和運動的潤滑。據作者分析,蜈蚣畏蛞蝓是怕蛞蝓粘液纏繞步足,封閉氣孔而使蜈蚣致死。因此,在蜈蚣飼養放養場地內應盡量清除蛞蝓,以免造成危害和損失。
(三)寄生蟲
蜈蚣和其他動物一樣,體內外均有寄生蟲生存。其中體內寄生蟲危害較嚴重。國內外均有報道。作者曾解剖1條體長為105毫米的蜈蚣,發現體內有4條寄生線蟲。但是作者在調查或飼養試驗中,目前尚未發現由于寄生蟲引起蜈蚣大批死亡而造成生產損失的實例。
(四)食蟲鳥類的空襲
鳥類中特別是一些小型的猛禽,如鷹、雕、隼等或肉食性的畫眉、藍翡罩等時常翱翔于天空,對陸生小型動物進行襲擊,蜈蚣就是它們的主要捕食對象之一。無論白晝或夜晚都有被襲擊的可能。因此,在飼養中,特別是大面積放養應嚴防鳥類的空襲。此外,家禽中的雞更應防止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