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熊腸梗阻
主要發生于手術后部分腸道粘連致使腸腔狹窄,或長期飼喂大量纖維素飼料,如麩皮、米糠等引起。
(1)發病特點。初期病熊食欲不振,渴欲增強,表情痛苦,有時呻吟,排便干硬。病情加重以后,食欲廢絕,飲水增加,時有嘔吐,呼吸加快,拱背收腹,痛苦呻吟,回視腹部,有時排干硬糞球,附有粘液。
(2)防治措施。食物致梗阻及初期粘連致梗阻,可使用:
①喂生植物油250克,或喂適量液體石蠟。
②粘連致梗阻反復發生時,宜作手術切除梗阻粘連段,作腸端吻合術或梗阻處近遠端腸段側吻合術。
預防措施主要是做腹腔手術慎動腸管,不使腸道產生位移和受擠;控制纖維素飼料投喂量。
2膽囊炎
熊原發性膽囊炎極為少見,多為繼發于膽囊手術后引流膽汁過程中,機械創傷和機體的排異反映;其次是取膽器械消毒不完善,病原體由引流通道侵入;異物吸入膽囊;極少數為腸道逆流感染。
(1)發病特點。臨床可見消化不良,食欲欠佳,有時排稀糞;膽汁含纖維性或膿性分泌物,有時帶血或含壞死脫落粘膜。
(2)防治措施。
①慶大霉素4萬國際單位,鏈霉素0.5克或氨芐青霉素0.5克配20-40毫升溶液,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膽囊后,作膽囊滯留灌注。
②膽石通、消炎利膽片拌料口服。
③過路黃鮮草150-250克洗凈作青料投喂。
3膽管阻塞
繼發于膽囊炎之后,由細菌和炎性分泌物、壞死組織碎片刺激,致膽囊管發炎,以囊頸部多見。
(1)發病特點。初病熊可引流出同膽囊炎、膽結石癥相似的膽汁。炎癥消失后,引流的膽汁色淡,含大量粘液。最后引流物全是膽囊粘液,急性的1-2日內無膽汁流出。
(2)防治措施。以手術打通膽囊管即可恢復引流。
4.膽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