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山雞產蛋性能較好,每只年產蛋量達70-100枚,最高的甚至達110枚以上。種蛋受精率8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6%左右。由于七彩山雞生產能力強,馴化程度高,適生范圍廣,野性小,易飼養,是目前飼養最廣泛的品種。其不足之處是,肉質較粗糙,味道不如地產和左家雉雞。此外,正由于馴化程度高,野生能力降低,也容易獵捕,故不適宜狩獵用。
(4)黑化七彩山雞。又稱黑化雉雞,系七彩山雞的突變品種。因羽毛顏色有點像孔雀羽,故有些地區又稱為孔雀藍雉雞。雄山雞全身羽毛呈黑色,頭部、背部、體側部及肩羽呈金屬綠光澤,頸部帶紫、藍色光澤;雌山雞全身羽毛為黑褐色。黑化七彩山雞的生活習性、生產性能和肉質風味與標準七彩山雞相近。
(5)重型七彩山雞。是中國農科院于1994年由美國威斯康星州引進的品種,該品種由蒙古環頸雉選育而成。其外貌特征是:頭部眶上沒有白眉紋,白色頸環特細且不完整,甚至部分雉雞沒有白環,胸部羽毛為深紅色,成年體重達2.0-2.2公斤;雌雉腹部羽毛為灰白色,顏色很淺,體重1.5-1.8公斤,平均年產蛋50枚左右,種蛋受精率84%.受精蛋孵化率84%-85%。
(6)白化山雞。白化山雞又稱白化雉、白雉雞等。也是中國農科院于1994年從美國威斯康星州引進的七彩山雞的突變種。該品種山雞雌雄的羽毛均為純白色,唯一區別是雄雉面部皮膚為鮮紅色,而雌雉頭頸部和肉垂沒有紅色,尾羽較雄雉短。
白化山雞體型、產蛋量及生育繁殖性能與七彩山雞相似,其突出特點是生長速度快,100天左右即可達上市體重。目前國內已有種場自己選留建立該品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雉雞的需求越來越大,加之飼養繁殖技術的逐步成熟,使雉雞的人工飼養在全國各地鋪開,特別是引進美國多品種七彩山雞后,雉雞的養殖由沿海、東北地區迅速向內地發展。僅上海市養殖規模達50萬只以上,江蘇鹽城地區存欄20多萬只。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區在大力發展雉雞養殖業。特別是許多省區開展狩獵旅游項目后,都把雉雞作為主要獵物進行放養,既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又推動養雉業的發展,互相促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