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時調整溫度。孵化溫度隨自然氣溫的高低和孵化時間的長短而變化。孵化初期室溫要求較高,后期需適當降低;自然氣溫偏低時,室溫應稍高,反之可稍低。夏季當自然氣溫在23-30℃時,孵化溫度控制在37.6-37℃之間,其中孵化1-7日為37.6℃.8-20日為37.2℃,21-24日為37.0℃;其他季節當自然氣溫在18-23℃時,孵化期間的孵化溫度應控制在37.8-37.2℃之間,其中孵化1-7日孵化溫度為37.8℃,8-20日為37.5℃.21-24日為37.2℃。
(2)及時調整濕度。濕度也隨孵化不同時期需進行調整。孵化第1-7天內,孵化器的相對濕度控制在55%-60%:第8-20天內為50%-55%;第21-24天內為60%-70%,后期提高濕度,以利于雛鴣啄殼、出殼,防止絨毛粘在蛋殼上。
(3)注意通風換氣。在孵化過程中,隨著胚胎發育呼吸逐漸增強,對氧氣需求日益增加,必須不斷提供新鮮空氣才能保證要求,如果孵化器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1%,不僅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嚴重時將會出現畸形、死胎。所以應從孵化的第2天開始,就應逐步打開孵化器上的通氣孔,進行通風換氣,但要注意通風均勻,風速適中。特別是到破殼出雛時,更要加強通風透氣,保證有足夠的氧氣,否則會因缺氧使小雛窒息死亡。
(4)每天堅持翻蛋。從孵化第1天開始,每4小時翻1次,直到21天為止,即落盤時停止翻蛋。如為手工翻蛋,應與倒盤結合進行。
(5)涼蛋前后有別。胚胎發育早期,涼蛋時間每次10-15分鐘即可;胚胎發育后期,胎內發熱較多.加之天氣炎熱,涼蛋時間應長一些,每次30-40分鐘,使蛋溫涼到32-33℃。
(6)做到兩次照蛋。照蛋的目的是:了解胚胎發育情況,掌握孵化要求,改進調整孵化條件。照蛋一般進行兩次,頭照在入孵7-8天進行。主要檢查無精蛋和死胚蛋,并及時揀出。二照在20-21天進行。主要了解胚胎發育情況,清除死胚蛋,為落盤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