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鵪鶉產蛋率的幾個因素

2015-03-15

一、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決定鵪鶉產蛋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鵪鶉品種,在相同時期的產蛋率也會有很大的差距。肉用型鵪鶉(如迪法克)在產蛋高峰期,產蛋率僅有70%,而同-時期的蛋鵪鶉品種(如朝鮮龍城、南農黃羽)產蛋率可達85%,白羽鵪鶉則高達95%一98%。所以,要根據不同的飼養目的,飼養不同的鵪鶉品種。

二、年齡與疾病對產蛋率的影響

(一)年齡對產蛋率的影響:蛋鵪鶉一般35一40日齡開始產蛋,45日齡產蛋率可達50%,65一70日齡便可達產蛋高峰,且產蛋持久性很強,12月齡前,產蛋率可一直保持在80%以上。

12月齡后,鵪鶉產蛋率雖然也可保持在80%左右,但死淘率和料蛋比不斷增加,蛋殼硬度差,鵪鶉蛋破損率高,嚴重影響了飼養期間的經濟效益。所以一般蛋鵪鶉飼養期不超過12個月。

(二)疾病對產蛋率的影響:多種疾病如新城疫、鶉白痢、大腸桿菌病、禽霍亂等都會對鵪鶉產蛋率的發揮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以鶉白痢、大腸桿菌病對產蛋率的影響最大。

鵪鶉感染白痢病后,病程可達幾個月,在衰竭死亡之前,除可進行垂直傳染外,還會發生水平傳染,使整籠或某一層群體發病,可使產蛋率下降20%以上。且蛋殼品質嚴重下降。根除鶉白痢的最好方法是種鶉全群進行全血平板凝集實驗,將帶菌種鶉全部淘汰,從而杜絕垂直傳染。

大腸桿菌病是目前養禽業中最令人頭疼的一種疾病。鵪鶉養殖也不例外。大腸桿菌病雖不像新城疫、禽流感那樣會使鵪鶉全軍覆沒,但其反復的發作卻給鵪鶉養殖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該病發生后,嚴重者可使鵪鶉產蛋率會下降20%一30%,白亮蛋、沙皮蛋、褐殼蛋明顯增加,鶉蛋品質嚴重下降。在整個鵪鶉飼養過程中,大腸桿菌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可占綜合損失的50%以上。對于該病,主要采取以防為主的原則,可根據鵪鶉蛋殼顏色與硬度的變化飼喂一些廣普抗菌藥。同時注意飼料、飲水及環境的衛生。只有建立嚴格的防病滅病制度,才能使鵪鶉高產穩產獲得保證。

與《影響鵪鶉產蛋率的幾個因素》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
国产盗拍SAP私密_久久久久人妻一道无码AV_国产激情无码不卡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